一、稽首,九拜之一。主要用于臣子对君父。行礼方法与顿首同,区别只是在于行礼时,要使头在地上停留一段较长的时间。行礼时,施礼者屈膝跪地,左手按右手,拱手于地,头也缓缓至于地。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,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。《周礼·春官·太祝》“稽是稽留之义,头至地多时,则为稽首也。稽首,拜中最重,臣拜君之拜。”《左传·停公三十三年》:“孟明稽首日:“君之惠,不以累臣(被俘囚禁的臣子)衅鼓(以血涂战鼓来誓师,实谓杀戮),使归就戮于秦(释放回国之意)。”秦晋交兵,秦将孟明战败被俘,晋襄公放他回国。晋襄公是国君,所以孟明在谢罪时用稽首之礼。又《宣公二年》记载晋大夫士季向晋灵公进谏:“稽首而对曰:“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这也是臣子对国君行此大礼。但发展到后来,子拜父,拜天拜神,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,拜祖拜庙,拜师,拜墓等,也都用此大礼。
二、顿首,九拜之一。俗称叩头。古人席地而坐,姿势和跪差不多,行顿首拜时,取跪姿,先拱手下至于地,然后引头至地,就立即举起。因为头接触地面的时间很短,只是略作停顿,所以叫顿首。《周礼·春官大祝》注:“顿首拜,头叩地也。”疏:“顿首者,为空首之时,引头至地,首顿地即举,故名顿首。”顿首是平辈之间的拜礼,如官僚间的拜迎、拜送,民间的拜贺、拜望、拜别等。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,李陵《答苏武书》末尾称“李陵顿首”,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末尾称“丘迟顿首”,即是其例。这是拜礼中次重者。
三、空首,九拜之一。行空首礼时,身体先取跪姿,然后拱手至地,接着引头至手而不着地。所谓“空”,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到地面上,而是悬在空中。空首又叫“拜手”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祝》疏:“空首拜,头至手,所谓拜手是也。”古书中常说的“拜”就是“拜手”的省称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康子馈药,拜而受之。”古人在行稽首、顿首礼时,一般要先行拜手礼。这是拜礼中之较轻者。
本文来自作者[狂志达]投稿,不代表秒搜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s80.net/ms/223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秒搜号的签约作者“狂志达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稽首顿首空首的区别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秒搜号]内容主要涵盖: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分享
本文概览:一、稽首,九拜之一。主要用于臣子对君父。行礼方法与顿首同,区别只是在于行礼时,要使头在地上停留一段较长的时间。行礼时,施礼者屈膝跪地,左手按右手,拱手于地,头也缓缓至于地。这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