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《水浒传》是“三个女人与一百零五个男人”的故事,而在我看来,三条女好汉里,只有扈三娘算是半个女性,另外两个,母夜叉孙二娘,算是女版的武松,母大虫顾大嫂,算是女版的李逵,她俩都是如狼似虎,比男人还爷们,除了名字,没有女性特征。所以本文要说的水浒里的女性主要是阎婆惜,潘金莲,潘巧云,以及卢俊义的妻子贾氏。
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无论拿当时的标准还是现在的标准来衡量,都不是什么好东西,每个人都与自己法定伴侣之外有了私情,有的甚至坑害,杀害了自己的丈夫。也有人称她们为水浒“四大*妇”
有人以此为论据,推断《水浒传》的成书作者对女性有歧视,有偏见,加上《水浒传》里随处可见的“不近女色”的好汉,在女色上“不怎么要紧”,整日只是“打熬筋骨”,似乎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推断。
那么,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?本文试图抽丝剥茧,找出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——《水浒传》成书作者是否歧视女性
1.《水浒传》里女性形象原型
阎婆惜最早出现于《水浒传》蓝本,《大宋宣和遗事》。此书系抄撮旧籍而成, 其中有些部分类似话本有些部分类似讲史,拼接痕迹明显,被学术界定为元刊。
宋江回家,医治父亲病可了,再往郓城县公参勾当。却见故人阎婆惜又与吴伟打暖,更不采着。宋江一见了吴伟两个,正在偎倚,便一条忿气,怒发冲冠,将起一柄刀,把阎婆惜、吴伟两个杀了,就壁上写了四句诗。若知其意,便看亨集,后有诗为证。
诗曰:
杀了阎婆惜,寰中显姓名。
要捉凶身者,梁山泺上寻。
阎婆惜的原型也是个不守本分的风流女子,在已经有相好(宋江)的情况下,与第三者吴伟公然调情并挑衅宋江。《水浒传》里的阎婆惜是一样的风流,但是更坏,懂得要挟宋江。
潘金莲的原型,有可能在《醉翁谈录》所记载的平话《武行者》中,更可能是元代戏曲家高文秀所著《双献头武松大报仇》所创作。可惜两者均已失佚。高文秀的另一部作品《黑旋风双献功》里面也是以孙荣妻子与白衙内的私情为主矛盾。同时期的康进之的《李逵负荆》,被《水浒传》成书作者全盘参考,收入书中。
那么是不是没办法了解如潘金莲的原始形象呢?不是的。在《警世通言》第十六卷《小夫人金钱赠年少》中便有十分类似的情节:
如今说东京汴州开封府界,有个员外,年逾六旬,须发皤然。只因不伏老,亢自贪色
王招宣府里出来的小夫人。王招宣初娶时,十分宠本,后来只力一句话破绽些,失了主人之心,情愿白白里把与人,只要个有门风的便肯。随身房汁少也有几万贯,只怕年纪忒小些
一个六十岁的老员外要娶老婆,从男人的角度看,这与武大郎有类似的地方——缺陷十分明显。小夫人也是被大户人家逐出门,只要有男人肯接手,主人(王招宣)愿意把小夫人许配给任何人。这与潘金莲的机遇十分类似。
婚后,小夫人对自己的老头子丈夫自然十分不满,于是,老员外外出后,便有了如下情节:
小夫人听说,便同养娘到外边来看。这张员外门首,是胭脂绒线铺,两壁装着厨柜,当中一个紫绢沿边帘子。养娘放下帘钩,垂下帘子,门前两个主管,一十李庆,五十来岁;一个张胜,年纪三十来岁
自此,小夫人就相中了这个张胜,用尽各种手段想跟张胜相好。这个小夫人就是婚姻不如意,喜欢年轻力壮的男青年,而且非常大胆,这跟潘金莲又很相似。
本文后段掺入了鬼魂的元素,而且所要表达的主题格调不高。同时,在《警世通言》里,没人能鉴定这是宋话本,因为从文言对白来看,冯梦龙收录时,已经不知道被改了几手,更大的可能是前朝的话本,明朝继续润色。
杨雄石秀的情节,由于独立于《水浒传》其它章节,可以肯定地说,成书作者参考了已经成型的故事情节,例如孙立反出登州。可惜的是,孙立起码还有一个话本名《石头孙立》给大家一点想象空间,杨雄石秀的名字未见任何水浒戏,小说。
那么,是不是也无法了解杨雄妻子潘巧云的原始形象了呢?也不是的。
在《古今杂剧》中,有一出四折的戏《鲠直张千替杀妻》。说的是一个屠户张千,忠于他的结义兄弟员外的故事。张千陪同员外妻子上坟,员外妻子当场提出苟且要求,被张千言辞拒绝:
不赌时搂抱在祭台边,这婆娘色胆大如天。恰不怕柳外人瞧见。又不是颠,往日贤,都做了鬼胡延。你休要犯王条成罪愆,则索辨人伦依正典。不听见九烈三贞女,三从四德贤。今日个到坟园,祖宗如见。有灵魂在墓前,你狂张不怕天。胡寻思一点,留歹名百世传。
在张千拒绝后,员外妻子趁员外醉酒,要张千杀掉自己丈夫。后见张千不杀员外,自己要动手杀员外。张千叫不醒员外,向哥哥拜了四拜,持刀揪住嫂嫂,说:“我则替哥哥杀你”,说罢将嫂嫂一刀两段。
这也是一则小叔子杀嫂子的故事,核心矛盾又是奸情,所不同的是潘巧云私通的是和尚。那么在宋元时期,有无和尚私通的记录或者平话呢,答案是有的。
鲁迅先生曾指出过《夷坚志》中不少故事与《水浒传》相通,其中有一则小故事
绍兴初,盱江城北十五里间,黄氏客邸有僧过其家,体貌轩昂,云:‘俗姓丁。’留数日,白主人:‘日入城中行乞,夜即还。’凡数月,所得钱物,亦分以与黄。黄异待之,相处益久,出入无所疑。间遂挑其妻。妻年尚少,有容质,既喜僧姿相,又以数得财,故心许而佯拒之。迨暗,排僧闼而入,房内无灯而自然光明,僧衣金栏袈裟,坐壁间青莲华上,类世所画佛菩萨然。妻惊慕作礼,僧遽跃下,语之曰:‘吾非世人,将度汝,汝勿泄。’即留与乱。自是,每夫出必往。
《夷坚志》中还有另外两则故事《王武功妻》与《义妇复仇》,与《清平山堂话本》中的《简帖和尚》情节类似。(《清平山堂话本》中的《简帖和尚》不少人认为是宋话本,但我认同章培恒先生意见,这起码是元代润色过的)
《简帖和尚》说一个和尚见皇甫松的妻子杨氏貌美,命人送一封匿名简帖给她,引起皇甫松的怀疑,就经官把妻子休了。杨氏走投无路,濒临绝境,终于被迫落入了和尚精心安排的圈套。最后真相大白,和尚受到惩处,杨氏和皇甫松再成夫妻。
所以在流行文学中,和尚即便不是“色中饿鬼”也绝不是持戒严格,不近女色的。潘巧云与和尚有私情,这类情节在笔记小说平话中有很多线索可循。
本文来自作者[孤萱]投稿,不代表秒搜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s80.net/ms/1574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秒搜号的签约作者“孤萱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水浒中最苦命的女性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秒搜号]内容主要涵盖: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分享
本文概览:有人说《水浒传》是“三个女人与一百零五个男人”的故事,而在我看来,三条女好汉里,只有扈三娘算是半个女性,另外两个,母夜叉孙二娘,算是女版的武松,母大虫顾大嫂,算是女版的李逵,她...